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知识,也会突出dota的蛋疼(听说自下棋很受欢迎?)来说明一下,如果你恰好正在解决你的问题,别忘了关注这个网站,所以现在就开始吧。
玩DOTA这个游戏时间很长。我在高中的时候参与过。当我大一的时候,我经常和朋友一起玩IMBA地图。简单粗暴。如果我玩得开心,我也可以享受杀超神的快感。
当时特别喜欢看一个叫《DOTA蛋疼集锦》的节目,里面有一个叫战利品音乐的BGM,一度成为我用了近半年的手机铃声。
但是下学期随着LOL的火,DOTA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,大家都嚷嚷着DOTA凉了。虽然DOTA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,但是后知后觉的布局还是让DOTA2陷入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,并不火热。
然而,19年伊始,DOTA2突然迎来了井喷式的增长,一度占据steam全球在线人数排行榜top1长达数月,并吸引了众多非DOTA玩家入坑。那么,它是怎么变热的呢?
首先是玩法设计
自走棋模式融合了许多经典游戏玩法套路。
开头的抽卡让我想起了早期的游戏王,决斗的进度有点类似于前几年火热的皇室战争。
抽卡后人物成型,阵容搭配,装备搭配就像往年阴阳师虐心肺的套路。好在自打牌抽牌很公平,不像“黑心”的鬼画师死了也不一定能拿到SSR。
阵容羁绊的组合引发了各种隐藏技能属性的套路游戏。这时候阴阳师常见的套路组合立刻浮现在脑海里,比如雨火流,双拉流,反击流,大招流,慈母拳流等等。
最重要的是这种游戏模式还巧妙融合了麻将赌博,这尼玛杀伤力指数真的是满分。游戏中的麻将元素,从称呼英雄的满足后起之秀听牌条件,称呼系统完成胡牌等字眼就可以看出来。
这款游戏不仅面向年轻人,也抓住了正处于风口浪尖的老玩家。堪称老少皆宜的游戏。
其次还是得归功于人物个性设定
即使是没玩过DOTA的人,至少也听过DOTA中大剑师和屠夫的名字,DOTA中的英雄设计也是相当成功的。
早些年,国内一家以DOTA角色为卡牌游戏的公司,借助这些超人气角色的IP赚了不少钱。后来因为版权问题,被暴雪官方制裁,可见这个游戏IP的影响力。
DOTA的人物背景故事也相当有趣。早些年在DOTA的吧里看过一个帖子,网友根据DOTA的世界观结构写了一篇抗击天灾的圣战。TB和敌人法国兄弟的羁绊,就像火影忍者里的臭鼬神和二柱子。
最后,这款游戏的爆款离不开同行的模仿和主播的带动。
主播就不多说了。你看看斗鱼、虎牙、哔哩哔哩上的直播间数据,可以发现一大波优质主播都被江六儿占有了。
模仿同龄人,总爱抄作业的老赖不会点名。
当然,这几年爱先上车再补票的老赖也不多说了。他的自走棋IP已经开始翻新老卡了,可以开心的割一波韭菜了。
除了这两个老赖,市面上一大波游戏公司都在追这个潮流,自走棋能赶上当年的moba手游大战。不知道这个自走棋类游戏市场的赢家会是谁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