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产单机游戏的复兴?国产单机游戏崛起?稍微对国产单机了解过一点的人都知道,《河洛群侠传》是经典武侠游戏制作人徐昌隆所组建的河洛工作室的最新作品,也是经典作品《金庸群侠传》的精神续作。
这期间国内游戏确实热闹,《幻想三国志》抢先玩,《太吾绘卷》,《中国式家长》卖的如火如荼,《河洛群侠传》也正式上市多年。感觉今年是国产单机游戏大丰收的一年。今天就不说别的了。先说这个新上市的《河洛群侠传》。
对国产单机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,《河洛群侠传》是经典武侠游戏制作人徐昌隆成立的河洛工作室的最新作品,也是经典作品《金庸群侠传》的精神续作。不知道也没关系《河洛群侠传》。如果不知道《金庸群侠传》,可能有问题。
这部承载了众多玩家希望的作品,自然吸引了太多人的目光。自从两年前徐昌隆宣布正在开发代号为“J2”的作品后,《金庸群侠传》能否按照现代游戏的规格重现,追忆自己的童年情怀,就成了很多玩家最迫切想看到的事情。
难怪队员们有如此强烈的期待。河洛工作室回归作品《侠客风云传》和《侠客风云传 前传》在玩家心中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。
《侠客风云传》,作为《武林群侠传》的翻拍,在三部作品中整体游戏玩法难度最低,也是一部值得做先锋的作品。而《侠客风云传 前传》使用了大量《侠客》的资源,明眼人都能看出来,它是在为最经典的《金庸群侠传》再现做准备。
这两部作品在玩家中反响不错,尤其是几年前出品的《侠客风云传》,可以说是近年来国产游戏复兴的标志之一。发售初期,销量接近60W,至今已有80W多套的好成绩。作为一款游戏,这个成绩很优秀。
两部作品上映后口碑都不错,自然接下来的作品应该会更好,尤其是备受期待的《金庸群侠传》之灵》续集。
但谁能想到售后会有这么多差评,让人觉得这似乎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情况。
那么,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?
第一,制作时间太短。
从2016年宣布“J2”项目到2018年10月正式上市,历时两年。很多玩家应该都知道,开发一款沙盒游戏需要一定的时间。有些3A大作通常需要上百人持续制作2年以上,有些作品甚至需要经历制作原型——、切掉、重新训练等步骤,一次就要开发好几年以上。
对于一款沙盒游戏来说,两年时间并不算长。与《侠客风云传 前传》的两用卡开发不同,《河洛群侠传》的所有材质贴图都要重新制作,游戏的沙盒贴图相当浩瀚。这样的工作量对于一个小规模的团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,需要在2年内全部开发完成,时间是满的,仅仅勉强够用。
这样仓促的时间会让制作团队没有时间去预估一些细节。尤其是Unity 3D,引擎本身,会需要不断的优化和改进,才能达到一个好的效果。
第二,缺乏打磨
其实玩过游戏的人都知道,现在市面上的《河洛群侠传》的版本,与其说是1.0的初始版本,不如说是还没有经过很好测试的内测版本。
在游戏发布之前,需要一定的人力进行测试,专门寻找一些导致游戏运行不畅的bug。这种工作非常繁琐枯燥,但是对于整个游戏的质量来说非常重要。如果你没有做好测试,你会开一个非常大的玩笑。
《侠客风云传》有两次跳票,都是为了提升和打磨整个游戏的品质。并且在发售前有小规模的跳票,目的是优化游戏的帧数、bug等地方。
第三,冲锋陷阵
与前两个原因相比,第三个原因更多的是作者的推测。河洛工作室之前在mainland China的代理商是凤凰商城。作为一个小规模的代理销售公司,需要用游戏的质量来给玩家说话。况且《侠客风云传》是国产单机游戏沉寂多年,《仙剑6》惨败的时期。游戏质量不过关,玩家就不买账,整个游戏的投入就可能变成泡沫。
再加上当时的整个单机游戏环境还是不如今天,玩家被所谓的三剑折腾后失去了信心。徐昌隆的名字在90年代与姚壮宪齐名,而在一些人心中,《群侠传》系列甚至高于《仙剑》系列。
这样的言论进一步证实了抢购上架的猜测。
面对成功不失败的环境,《侠客风云传》需要花时间保证游戏质量。为此凤凰商城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公布跳票,以保证游戏的成功。
现在《河洛群侠传》可以如期上市了。一方面有赶工作的嫌疑,一方面有可能用一个盒子游戏就能抓到上架的鸭子。只要游戏一天不上架,广场可能还要再等一天才能收获这个庞大IP带来的经济利益。河洛这边,可能也有先上架一个版本,等出售获得的资金流回来之后再继续打磨游戏的想法。
以上三点是我的一点小看法。总之,在各种原因的驱动下,我们现在看到了这个不尽如人意的《河洛群侠传》。
其实我们经历过很多类似《河洛群侠传》的游戏,发售前充满期待,发售后一落千丈。《真三国无双8》、《无人深空》、《质量效应:仙女座》、《GT赛车》、《新高达破坏者》等等,都是在发售前充满期待,但是发售后却因为各种原因口碑一落千丈。
或许有些作品可以在后续更新中慢慢挽回口碑,但这样的游戏屈指可数。对玩家更多的印象会停留在最初的瞬间。如果一开始没有打好,那么后续的情况可能会越来越糟糕。
无论如何,我们还是希望《河洛群侠传》能够通过事后的更新挽回声誉。毕竟大家都是玩《金庸群侠传》长大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