奥特曼卡片是怎么来的??奥特曼卡片是哪来的?
来源:法治日报
家住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街道的李华最近遇到了一件烦心事。今年春天开学后,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们爱上了《奥特曼卡》。今年春节,孩子拿到了1000多元的压岁钱,居然用了几百元买了“奥特曼卡”。“没想到,我们给孩子存的钱,居然捐给了一卡通公司。”
“机动奥特曼卡”是注册于浙江省义乌市的浙江卡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浙江卡友”)生产的系列卡。每张卡上都印有机动奥特曼系列漫画中的机动奥特曼或怪兽,并标有攻击力等不同数值。卡牌根据稀缺程度分为N、R、SR、SSR到HR等不同等级。
随着国家不断加强对网络游戏的管控,强制执行防沉迷模式,一部分未成年人逐渐失去了在网络游戏中的地位,但一颗想玩游戏的心从未停止。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,“奥特曼卡”逐渐在中小学生中流行起来。
另类的“盲盒”再次风靡一时。
一位姓吴的四年级小朋友告诉《法人》记者,“机动奥特曼卡”一般每个书包里有五张卡,价格从2元、5元、10元到更贵的都有。在拆封之前,没有人知道里面是哪五张卡。但是,价格越高,拿到“好牌”的概率越大。“‘好牌’就是稀缺程度高(至少SSR级别)、攻击力强,或者‘电视牌’(具有3D立体效果的牌)。不信你可以试试。5元一袋,10元一袋,都有不同级别的卡。”他淡淡地说。
记者来到海淀区学院路街道的一家校外超市。在文具区,记者没有找到“奥特曼卡”。询问店长后得知,“奥特曼卡”因其热销被挪到收银台。赛加奥特曼,迪迦奥特曼,泽塔奥特曼?仅这家店就有近十个系列的“机动奥特曼卡”。
记者从10元钱买了两包机动奥特曼卡,一共得到10张卡,其中一张卡标有“HR”等级。它看起来与其他卡片不同,具有明显的3D效果。这就是吴姓小朋友口中的“电视卡”。
店长还向记者推销一种成盒出售的卡片,100元一盒。“性价比比包买高,容易出‘好牌’。”此外,还有30元一盒的卡,里面有三包10元的卡。“越贵越容易有‘好牌’。”这位经理的话和吴姓孩子一模一样。
据店长介绍,“奥特曼卡”存在已久,但在小学生中流行起来。比如Yoyo,《水浒传》和《三国志魔卡》的火爆,是去年下半年才开始的。记者注意到,当时正是国家限制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的时候,“防沉迷系统”开始取得一定成效。“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,这种情况加剧了。一放学,很多孩子就会买,有的家长不买就哭。”
记者发现,“奥特曼卡”在玩法上类似于“盲盒”,但也有所不同。
盲盒打开之前,我不知道是哪一个。每个系列的盲盒里都会有一两个“藏钱”。中了“藏钱”就像中了大奖,因为“藏钱”的稀缺性远大于公钱,相当于奥特曼卡里的“好牌”。但“奥特曼卡”并没有所谓的“藏钱”,所有款式都是“明码标价”,标明稀缺程度。
另外,奥特曼卡对人物的IP开发数量远远大于盲盒。盲盒和奥特曼卡都可以有很多系列,但盲盒开发了十几个哈利波特系列的形象后,就会转向迪士尼公主、火影忍者等其他系列,而奥特曼卡则是在一个存在了50多年的奥特曼形象上反复开发。阿尔特曼
销售的不确定性带来大生意。
记者了解到,机动奥特曼卡的制造商浙江卡旅在获得新创华公司的IP授权后,已陆续生产机动奥特曼卡。“新创华”公司从奥特曼形象版权公司——处获得中国大陆版权总代理权。也就是说,日本万代将机动奥特曼的版权授予新创华,新创华取得代理权后,又将机动奥特曼在卡上的形象使用权授予浙江卡游。
值得注意的是,机动奥特曼系列漫画在其故乡日本国内的潮流已经式微。由于内容中的暴力情节,奥特曼在日本的青春频道已被封禁。即便如此,万代公司2021年财报显示,公司总收入仍为86亿日元,预计2022年将达到95亿日元。中国大陆是万代公司最大的海外市场。
据记者了解,《浙江卡游》2021年获得红杉资本600万融资,估值已达10亿美元之多。而“盲盒”行业的龙头公司POP MART的市值目前只有800亿港元。被资本市场看好的“浙江卡游”,被称为呼之欲出的“卡界POP MART”。
版权代理“新创华”官网显示,这家公司对奥特曼的版权进行了商业化授权、代言推广授权、出版授权、空间授权、影视合作、展览及活动授权、游戏授权、网络增值授权八个方向的授权。《新创华》的商业模式很简单:从日本万代购买版权代理,然后授权给国内各种想要使用奥特曼形象的机构。这也意味着,“浙江卡游”的商业化授权其实只是“打造新中国奥特曼江湖”的冰山一角。
“也有盗版的。虽然看起来差不多,但是小孩子不买账。”一位等待学生放学的家长告诉记者,未经授权的“机动奥特曼卡”,无论哪个款式、哪个档次,都没有“卡游”字样,价格也比正品便宜不少。
“那些买盗版的,在班里抬不起头来。还不如不买。”姓吴的小朋友告诉记者。
“奥特曼卡”火爆的背后,“上瘾”的问题不容忽视。上述家长告诉记者,有的孩子成箱买,就是为了一两张自己还没拿到的“好牌”。“如果一个盒子里没有他想要的卡,钱就浪费了,孩子会把盒子都扔了。”
“全扔了还不够。”姓吴的小朋友告诉记者,“学生是可以互换的。如果我有五张SSR卡,对方有一张HR卡,这正是我想要的,就有可能达成交易,以卡换卡”。
如何监管「卡盲箱」?
“奥特曼卡”和“盲盒”一样,卖的是不确定性,就是不拆封之前不知道是什么。应该如何定义这种明显缺乏透明度的商品?是特殊商品吗?
去年,“盲盒”市场发生消费维权事件后,中消协针对“盲盒”市场的一些乱象发出了消费提示。而与“盲盒”玩法有诸多相似之处的奥特曼卡,并没有得到消协的任何提示。
“目前我国只是对赌博行业进行了单独立法,无论是‘盲盒’还是‘奥特曼卡’,都不像彩票、彩票那样具有偶然性。”北京闻仲律师事务所律师赵虎告诉记者,对“机动奥特曼卡”进行监管,可以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,是商家应尽的义务,这一点机动奥特曼卡生产企业应该特别注意。“像‘盲盒’藏钱,稀缺性高、档次高的所谓‘好牌’有多少?到底是真的还是根本不是?这就是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。”赵虎说,商家就是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来引发消费者的“中奖”心理,让他们永远买不到。如果真有这种事,肯定有欺骗消费者的嫌疑。
从保护未成年人的角度看,“奥特曼卡”容易造成未成年人的非理性消费,但在法理上似乎很难下定论。赵虎告诉记者:“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确实有向未成年人销售商品的规定,规定商品不得损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。但如果非要说‘奥特曼卡’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,那就太上纲上线了,还没到被追究责任的程度。”
此前也曾发生过孩子偷家里钱,大肆购买“奥特曼卡”的事件。据杭州当地媒体报道,一名10岁男孩背着父母,拿出1300元压岁钱购买“机动奥特曼卡”,经相关部门调解,文具店退还给其1000元。
对于未成年人的非理性消费,家长是否有权要求退款,赵虎建议有关部门对未成年人购买商品设置价格上限。一旦超过这个上限,就应该视为未成年人购买了超出其处置能力的产品,应该有权追回。毕竟未成年人是行为能力有限的人。